报告地点:教学行政楼 706 会议室
报告时间:2024-06-07 从 15:00 到 17:00
报告人:田小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报告人简介:
田小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震学会深部地壳探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震学会理事、北京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青藏高原及其周缘壳幔结构地震学探测和动力学研究,致力于通过深部结构探测,研究浅表构造活动和演化的深部动力学过程。在国内率先开展短周期密集台阵深部地壳结构探测。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EPSL、JGR、GRL等国际知名地学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承担过包括公益性行业专项、科学院先导专项B、基金委重点基金等课题10余项。
报告题目:冈底斯地壳结构的东西向变化及其指示意义
报告内容简介
新生代印-亚的陆-陆碰撞造就了青藏高原,它的崛起极大地影响了东亚的构造格局、气候演变以及文明起源,然而经典的板块构造理论尚未能合理地解释:如此巨大的高原如何形成和演化。中外学者已在高原开展多期的地震学探测,研究雅江缝合带两侧地壳如何变形、两个大陆的接触关系,以及印度大陆岩石圈板片俯冲过程、高原地幔岩石圈的深部过程与火山岩分布及高原构造演化三者之间的动力学关系。报告人及其研究团队在青藏高原长期开展壳幔结构的地震学探测,重点研究了印度大陆岩石圈板片俯冲和高原东西向伸展构造的深部动力学过程,基于新的地震学证据,提出了一些新认识。冈底斯造山带位于陆-陆碰撞的最前缘,具有最厚的地壳、经历过最活跃的火山活动,同时也是金属矿产资源集中分布的成矿带,但这些特征之间是否具有动力学联系存在不同的认识。为此报告人团队近年来在冈底斯造山带开展了短周期密集台阵观测,通过深部结构的横向变化为高原地壳增厚提供了新的约束,并结合火山岩和金属矿产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有望为高原演化的深部过程研究提供新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