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通知公告  全部

地球与行星物理学术报告通知-姚家园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01日 21:48    点击率:10

报告地点:教学行政楼1004

报告时间:星期五,2023-03-03 10:00 - 11:30

报告人:姚家园(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报告人简介:

姚家园,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特任教授。2012年和2018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地球物理学学士和博士学位,20188月至20219月在南洋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21年入选第十批地大百人计划,并于202111月开始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地震学成像、地震定位、地球深部结构,目前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在JGR: Solid EarthSRLGRL等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9篇。

报告题目:缅甸区域的天然地震学成像研究

报告内容简介

  缅甸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东缘,是连接北面印度亚洲板块陆陆碰撞与南面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向巽他板块俯冲的关键区域。确定缅甸下方的速度结构有助于深入理解该区域活跃的构造活动与深部俯冲动力过程。然而2016年以前缅甸鲜有地震台站,因此其壳幔结构主要来自全球、大陆尺度的成像或者关注局部上地壳结构的石油勘探主动源测线。随着该区域固定和临时台站数量的猛增,大量地震学成像工作得以展开。我们利用体波和面波的相位和振幅信息,反演得到了缅甸上地壳、中下地壳、上地幔的速度结构,取得了有关印缅俯冲带的以下新认识:(1)在上地壳,印缅增生楔内带发现随走向变化的S波高速异常带,代表了裸露的变质带,蒙育瓦火山和波帕火山下方的上地壳S波速度也存在显著差异,这种走向变化的上地壳速度结构可以用增生楔沉积物和流体分布的不均匀来解释;(2)印缅增生楔中下地壳存在S波低速异常,代表俯冲并增生到上覆板块的沉积物;(3)印缅造山带下方地幔顶部发现楔形S波低速异常,推测由弧前地幔的部分蛇纹岩化造成;(4)缅甸下方50公里深度至地幔转换带存在P波高速异常,代表正在俯冲的印度板片,根据其形态和空间分布,我们提出了印度俯冲板片的4种可能模型。此外,本次报告也会介绍和讨论其他课题组有关缅甸区域的成像研究结果。


Copyright ©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实验室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 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邮箱:hxy59@ustc.edu.cn   电话:0551-63607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