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5日,国际著名地球物理学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olid Earth》正式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姚华建教授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陈凌教授,以及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的合作研究成果,文章标题为《Moho Depth Variations From Receiver Function Imaging in the Northeastern North China Craton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s》,并被期刊选为featured &...
查看详细通过地震面波频散数据反演所获取的方位各向异性模型对于研究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形变十分重要。本研究提出了一个直接由混合路径频散走时反演三维横波波速方位各向异性的新方法。相比于传统方法,该方法基于射线追踪,并简化了整体反演流程,具有快速稳定的优点。文章 “Direct Inversion for Three-Dimensional Shear Wave Speed Azimuthal Anisotropy Based on Surface Wave Ray Tracing: Methodology and Application to Yunnan, ...
查看详细2019年3月21日,国际著名期刊《自然-通讯》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和中科大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实验室张海江教授研究组以及英国布里斯托大学Robert Myhill博士的合作研究成果,文章标题为《Slab morphology and deformation beneath Izu-Bonin》。该研究利用先进的地震成像算法,即远震双差地震成像,确定了伊豆-小笠原俯冲带俯冲板片的高分辨结构,进而约束了俯冲板片在上...
查看详细板块构造学说是固体地球科学的基石,刻画了岩石圈的基本运动学特征,而地幔对流理论则为理解板块运动提供了动力学基础。然而长期以来,地幔对流模式的研究一直存在巨大的争议,分歧主要集中于全地幔对流和上下地幔分层对流两个模式。近年来还有一些学者提出了地幔混合对流模式猜想,即一些区域地幔分层对流、其它区域上下地幔整体对流。中国科大和中科院测地所的科研人员与国际同行开展合作,首次发现了非对称路径660千米间断面散...
查看详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位于中下扬子板块北缘,沿长江断裂附近分布。目前在该地区已发现200余处矿床点,主要集中于七个矿集区,从西至东分别是:鄂东南、九瑞、安庆-贵池、庐枞、铜陵、宁芜和宁镇。高分辨三维横波速度结构可为该地区成岩成矿机制、矿藏预测和地球动力学过程等研究提供参考模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地震与地球...
查看详细板块构造理论的核心是俯冲板块的动力学问题,可以通过地震学、矿物物理和岩石地球化学、地质构造和沉积学以及数值模拟对其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其中数值模拟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并使用数值方法模拟俯冲板块的动力学效应,直观地给出了定量化的俯冲板块的演化过程和地表响应,并用以解释其他学科研究所得到的观测和实验结果。因此使用数值模型进行定量化模拟是研究俯冲板块动力学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冷伟教授在《中...
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