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张海江教授课题组,与中国地质科学院侯增谦院士和吕庆田研究员、南京大学王孝磊教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刘丽军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王瑞教授等合作,通过地震成像、地球化学和地球动力学综合分析,揭示岩石圈拆沉对华南地区大规模中生代岩浆省的形成具有控制作用。研究成果以“Seismically imaged lithospheric delamination and its controls on the Mesozoic Magmatic Pro...
查看详细深地震是地球科学中的一个未解之谜。过去三十年里,地震学家发现深地震的破裂过程与浅地震有诸多不同,认为这些不同是由深地震独特的产生机制导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泽峰课题组利用机器学习对全球3000余个中大震级地震进行了系统分析,证明了深地震破裂过程和震源参数的差异由地球刚度随深度变化导致,与地震的具体产生机制无关,纠正了该领域长达三十年的错误解释。2023年5月1日,该研究成果以“深浅地震的相似地震矩释放过程(...
查看详细近期,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主办、KeAi集团出版的期刊《Rock Mechanics Bulletin》,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了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马晓冬教授课题组与美国工程院院士、斯坦福大学Mark Zoback教授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Determination of the crustal friction and state of stress in deep boreholes using hydrologic indicators”,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rockmb.2022.100024 文章上线后,美国科学促...
查看详细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姚华建教授团队与香港中文大学杨宏峰副教授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田宝峰副研究员等学者合作,在安宁河断裂带精细结构成像及其孕震构造和强震灾害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Apparent Low-Velocity Belt in the Shallow Anninghe Fault Zone in SW China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eismotectonics and Earthquake Hazard Assessment”为题于2023年2月发表在地学核心期刊《Journa...
查看详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张海江教授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侯增谦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王庆飞教授等合作,通过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学科交叉,发现岩石圈壳幔解耦形成的岩石圈立交桥构造对造山型金矿带具有控制作用。研究成果近期以“Lithosphere architecture characterized by crust–mantle decoupling controls the formation of orogenic gold deposits”为题发表于学术期刊《National Science Review》(...
查看详细12月17日上午,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举办了第十届东方杯全国大学生勘探地球物理大赛初赛的评选及颁奖仪式,由地空学院SEG学生分会承办。 本次活动是为了选拔一支优秀队伍代表科大参加第十届东方杯全国大学生勘探地球物理大赛决赛,并考察初赛中参赛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运用勘探地球物理专业知识的能力。 本次活动由SEG学生分会副主席丁香军主持。首先宣读本次大赛的评选标准并介绍参赛队伍。 接下来,各参赛队伍队伍展示自...
查看详细